带着网咖回1950

第四十四章 差点被吓懵(第1/2页)

朝鲜战争中国志愿军虽然打退了十七国联军,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

其中非战斗减员的数量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

前两次战役时因为准备不足,宋时轮的第九兵团十多万名战士原本是在南方训练,准备等待新中国海空军建设完毕后一举夺取台湾的。

结果因为朝鲜战争开始而被匆匆调入朝鲜战场。

这群驻扎在南方的解放军战士连应对北方极寒的棉衣都没有。

就穿着南方的薄袄进入了冰天雪地零下几十度的朝鲜北部。

大量的冻伤造成了许多战士不得不截肢,终生残疾。而入朝作战之后才是最麻烦的,解放军的后勤问题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没有得到过缓解。

入朝作战的解放军不得不面临着弹药补给困难,食物配发紧缺,医药用品不够等等情况。

这极大的制约了解放军的战斗力。

而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解放军在朝鲜战场上几乎没有制空权。

美军飞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除了短短的一段米格走廊外,志愿军漫长的补给线几乎没有任何放空的保障。

作为后世之人,李锐很担心,同时也不想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的悲剧重演。

但是想要让志愿军夺取更多的制空权并不容易。

首先第一点,虽然苏联人在朝鲜战争中支援(半价出售)了一批米格战机给中国。

但这并不够。在1951年前,苏联卖给中国的战斗机是米格-9,一直到1951年,朝鲜战争打了将近一年了,斯大林才在给**的信里回复道:

苏联方面高估了米格-9在面对F86佩刀时的性能了。

实际上两款战机的战斗力根本不在一个水平上。

到1951年末,苏联才正是确定为中国空军无偿换装372架米格-15。

听起来好像挺大方的,无偿把米格9给你升级成米格-15了。但李锐知道,这是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用命还回来的!

所以李锐迫切的想要提升中国空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战斗力。

要知道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空军来保证后勤补给线的安全,才导致了第一次和二次战役时很多战略目标没有尽全功。

不然一口气将麦跑跑推下海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所以李锐想了很多招,首先是从苏联那边换取更多的外汇来购买先进的米格-15,而不是等着明年他们无偿给志愿军升级。

第二就是提高飞行员的战斗素养。朝鲜战争时**说过,美国人是钢多气少,而我们中国人是气多钢少。

那么在飞行员的战斗素养上,也要尽可能的做到气多钢少。我们飞机不够,那就尽可能的提高飞行员的单兵素质,以加强空军战斗力。

当然这话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就很难了。

因为飞机飞行这档子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各种飞行理论自不用说。就光说训练飞行吧,目前中国还没有生产航空燃油的能力。

航空燃油几乎全靠苏联进口。

东北航校不可能让飞行员们肆无忌惮的训练。

因为航空燃油很宝贵。所以在东北航校有一个奇景,你能看见一名名飞行员坐在凳子上闭着眼,假装双手拉着飞行摇杆在飞行。

旁边再有一个学员播报各种气象条件和飞行情况。

飞行员凭空模拟应对的方法。

这种无实物纯靠意念在脑海中培训自己飞行能力的方式好像很可笑,但却是新中国飞行员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其实李锐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有所计划了。

而现在正是他的计划完工的时刻。

当刘亚楼带着五十名航校内最优秀的学员来到曙光厂时,李锐、冯石早就恭候多时了。

“刘司令员,等候你们多时了。”李锐笑着上前和刘亚楼握手。

“李主任是吧,你好你好,你比我想的还要年轻啊。”刘亚楼寒暄了一句。

然后对冯石互相敬了一个礼,然后两人拥抱了一下。两人是老战友了,一年多不见还挺想念的。

“李主任、老冯。中央军委说你们给我搞了个惊喜,是什么惊喜啊。”刘亚楼有些迫不及待。

冯石摇摇头:“这我不知道,你要问李主任。他脑瓜里总有各种奇思妙想。”

刘亚楼把目光转移向李锐,李锐嘿嘿一笑:“一会儿就知道了。”

最后关头,他还是要买个关子。

他转头对五十名战士进行最后的保密教育:“保密条例同志们来的时候应该都知道了。在这里我在强调一次,在这里的一切,你们从来都没有来过,也从来都没有看到过。”

“这里所有的东西,我不解释的,你们通通不许问。不许问为什么,不许问哪里来,不许问有什么用。除非我主动解释,同志们明白吗?!”

“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