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

第五十章 无人问津(第1/2页)

在苏联的某个时期内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使用来自中国的商品。

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苏联的轻工业水平一直是比较拉胯的。

一直到它解体,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些独联体国家时期,他们的轻工业依旧是拉胯。

而在苏联时期,轻工业的拉胯几乎是体现在全方面的。

因为要和欧美资本主义强国进行竞争。

所以苏联几乎是将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重工业的生产研发上。

对轻工业的投入比相当低。在1959年中苏断交之前,中苏经济可以说是紧密的捆绑在了一起。

苏联的全部外贸中,中国占据了百分之二十五。中国式苏联第一大外贸国,中国也是苏联第一大进口国。

社会主义阵营中,中国是极少数能为苏联提供血包支援的国家。

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大多需要从苏联身上吸血才能活下去。

赫鲁晓夫和中国的断交带来的影响时深远的。

其中对大多数苏联聘任最大的影响就是苏联人再也无法购买到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了。

谢尔比是胜利百货商店的楼层干事(楼层经理),他负责的这一层是专门卖日用百货和副食品的。

这一层中有大量来自于中国的商品。

包括每个人家里都需要的暖水瓶、搪瓷碗、床单被套、瓷器等等。

这些中国商品在苏联很受欢迎。因为它们的质量很不错,价格也便宜,关键是它们不需要凭票购买。

当然,如今的苏联票证和中国以后要推出的票证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中国的票证是事无巨细,全都需要使用票证才能购买商品。在计划经济的苏联,其中大多数日常物资不需要通过票证购买。

比如说粮食、日用布匹这类,苏联市场上很充足,并不需要购买者使用票证。

但是另外一些东西,比如说汽车。

这就需要购买者拥有凭证才可以购买。

还有伏特加也是配额的,并不是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还有一些高档食物,如鱼子酱、如奶油蛋糕、巧克力等,这些高级副食都需要凭证购买。

而不需要凭证购买的副食品一般只有三种:香肠、干酪、酸黄瓜。其中香肠经常卖断货,苏联人为了买香肠,不得不早早排队。

当然,在1990年之前,苏联百货商场的货架上,大列巴永远都是满满当当的。

苏联人从来都不需要为单纯的食物而发愁。

谢尔比作为胜利百货商店的楼层干事,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楼面各个柜台的上货情况。

还有注意商品的存量和消耗量。如果某一件商品过于热销,而库存不足,那么谢尔比就需要控制每日售出的量。

保证商场每日都有该商品销售。而不是一天内全卖光。

今天对谢尔比来说不过是一个在普通不过的日常,督促着售货员们在开门营业前打扫好柜台。

把需要补货的柜台把货补上。谢尔比走到了副食区,他微微皱眉。因为香肠消耗的太快了,干酪也卖的很快,只有酸黄瓜还有很多存货。

如果继续放开卖,商场怕是撑不到下一次香肠补货就会卖空。

谢尔比记录了下来,并且吩咐售货员,每个顾客只能一次性购买一斤的香肠。

同时压缩了百分之十的香肠供给。他要保证在下一次香肠到货前,商场里的香肠柜台始终是有货的状态。

接着他又走到了饮品区,苏联自己也生产很多饮料酒水。而购买这些都是需要票证的。

苏联自己生产许多饮品,但销量都比较一般。卖的最好的始终是酒水类。

比如伏特加,不过购买伏特加需要凭票购买。苏联的酒蒙子并不能每天喝的烂醉。

啤酒也卖的不错。相比较来说,各种饮料的消费就很一般了。卖的最好的是格瓦斯。

因为格瓦斯是敞开不限量供应的一种饮品。

毕竟苏联永远不缺大列巴。

而且苏联的格瓦斯酒精含量在二到三度,属于一种低度酒。

这是很多人在无法喝到啤酒与伏特加时的一种折中选择。

想到格瓦斯,谢尔比嘴巴就有点微微发酸。苏联人很喜欢沙口的饮料,比如格瓦斯,又比如可乐。

当年还是同盟国时期,可口可乐跟随着美军前往了世界各地。

相当一部分可口可乐跟随着东线战场上的苏军士兵一起回到了苏联。

这种饮料刚在苏联面世就受到了巨大的追捧。

当时作为东线士兵的谢尔比用一条从纳粹军官身上缴获的银项链换了三箱可乐。

谢尔比就很喜欢那种可乐的味道。可惜啊,现在喝不到了。

据说现在只有东柏林那边的商店偶尔还有卖。

他砸了咂嘴,就在他要完成今天的理货任务的时候,一名售货员找到了他。

“干事,这批新来的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