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义老版后传100回

第七十三章 大功告成(第1/5页)

既然没有撤兵的打算,也不会北渡长江,讲和这段时间,侯景在忙什么?

侯景忙着把东府城的大米运送到台城,目前,已经全部运送成功,粮道打通了,革命军有吃的了。侯景现在有了撕毁合约、叫板台城的资本。他依旧不动声色,只是吩咐士兵装载军需物资,准备撤兵,除了少数几个高层人物,全部都被蒙在鼓里。

领导有需求,下属就要主动提出来。王伟不失时机地劝道:“大王以臣子的身份发动兵变,包围皇宫,玷污妃嫔,毁坏宗庙,所犯之罪,擢发难数。到今天这个地步,您还想撤兵北归、平平安安渡过余生?”

侯景狡黠一笑:“那先生的意思?”

“背弃盟约而取胜,自古以来就很多,不要道德绑架自己,大王,放手去干吧,胜利是属于咱们的!”王伟说话总是说到点子上,这也是侯景为何如此欣赏他的原因。

“对呀,丞相!马上就大功告成了,怎么能放弃呢?我们一起杀进台城,下辈子的荣华富贵,就在此一举了。”萧正德几乎不敢在侯景面前自称为“朕”,他的革命意志可以说比侯景还坚定,因为他没有退路。留下来,萧氏皇族必定秋后算账;跟着侯景撤兵,只能彻底沦为傀儡。萧正德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好!我等的就是你们这些话!”侯景一拍桌子,一下子站了起来。

1.口诛笔伐

想了一想,侯景对王伟嘱咐道:“咱们撕毁合约总是不合道义的,先生,要怎么才能确保这次进攻的合法性,让天下人的怨气指向萧衍?”“哈哈,大王放心,操控舆论这事儿,我这种落魄文人最擅长了,交给我办就行了。”王伟早就在酝酿了。

“拿笔来。”侯景大喝道。

只见王伟定神思索,捋着胡须,一挥而就一篇《萧梁十罪》,大意如下:

“我听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即便如此,我心中积累了太多愤慨,不得不说。听闻陛下聪明睿智,多才多艺,抓住南齐末年乱局创立帝业,又趁着魏国没落,收复失地开疆拓土,确保江南一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古代帝王几人能与您比肩?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我接受官职以来,看到的和听到的完全不一样,您连续犯了十大错误。

“陛下与高欢讲和十余年了,商船来往络绎不绝,患难与共。可怎么就贪图我治下的河南地区,而断绝和魏国的友好关系,还发檄文辱骂高澄?南朝的使臣都没返回,就不顾其生死,发动刀兵,入侵彭城。古代仁君,听说对方有丧事都要休战的,陛下身为万乘之主,如此见利忘义。这是您的第一大过失。

“我和高澄誓不两立,故而依附您。陛下授予我高官厚禄,委托给我征伐大权,我也知恩图报,要把正义的旗帜插在华山上,扫荡寰宇,等陛下到泰山封禅,名扬天下,这是我毕生愿望。可陛下竟然想抹掉我的功劳,不信任我,派废材萧渊明北伐,这蠢货毫无用处,丧师辱国,让我陷入两难境地,导致妻儿被杀害,这是陛下对不起我的地方。这是您的第二大过失。

“韦黯兵少守寿阳,慕容绍宗人多势众打算强渡长江,要不是我退保淮南拼死抵抗,大梁恐怕危险了。我正要收拾残部,抚慰百姓,厉兵秣马,去寒山收尸,洗刷涡阳之战的耻辱,陛下却失去了战斗精神,没了锐意进取的气概,和高澄讲和,把我出卖。我反复申述拳拳之心,却被拒绝。如此反复无常,三岁小孩都会羞愧,而陛下却厚颜无耻。这是您第三个过失。

“令行禁止,赏罚有度,这才是治国治军之道。萧渊明带领十万大军,却不敌慕容绍宗的几万人,自己也被俘虏。按理说应该被削去皇族籍贯,斩首示众。陛下却对他没有任何处罚,反而打算拿他和我交换,以换来苟且偷安。国君执法就是这种水平?这是您的第四个过失。

“悬瓠是国家屏藩,我带领败军来归附,羊鸦仁顽固地不肯接纳;我南下淮南,他又无故地丢失了悬瓠,陛下对羊鸦仁不加谴责。羊鸦仁失守悬瓠不算罪过,我得了悬瓠也不算功绩。这是您的第五个过失。

“我在涡阳战败,不过是陛下君臣算计的结果。我退到寿春,以德报怨,恭敬地侍奉朝廷。羊鸦仁丢失悬瓠,心怀羞愧反而诬告我谋反,陛下不明察秋毫,反而轻信谗言。这是您的第六个过失。

“赵伯超是无能之辈,却身居要职,只会盘剥百姓,巧取豪夺,多次阵前逃跑,畏敌如虎,一心只为自己的功名富贵;朱异贪污受贿,因而称赞赵伯超之流堪比关张,巧言佞色,混淆视听。赵伯超在寒山率先逃跑,导致大败,本应该诛九族,却依然担任刺史之职。陛下赏罚无度,这是您的第七个过失。

“我向来严格约束部下,不掠夺百姓,减免商税,得到了寿阳百姓支持拥护。裴之悌等曾在那里协助戍守,怕我对他们约束和管制,好无缘故逃跑,并启奏说我要谋反。陛下不责备裴之悌等违背军令擅离职守,反而听信他们的谗言,这是您的第八个过失。

“我才能不如古人,但也有一定阅历,安抚百姓统帅士兵,算无遗策。等我归附南朝,赤心报国,却经常遭到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