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细川家几个管领

第120章 外部武装禁入(第1/2页)

弘治二年(1556年)正月。

细川藤元的债务豁免请求,很快通过。

朝廷巴不得让这些贱民赶紧滚犊子,好过个安生年。

因为灾民们没有收入来源,渐渐地出现了偷鸡摸狗的行为。

京都的治安严重下降,甚至大纳言家中都遭了贼,这还有么有点儿规矩了!

三好长庆则趁机入驻备队,接管了京都治安,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对朝廷的掌控!

这还真是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神通。

不过细川藤元不在乎,这是幕府将军该头疼的问题。

他现在,已经开始规划细川馆周边的自建村了。

不,准确的说,应该是自建町。

町和村的区别,也是细川藤元来战国后才知道的。

村,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村,民房,耕地,以及拥有这片知行的,一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地主(领主)家。

最典型的就是荒子村。

没错,就是村!民房、耕地都是开放式的,只有前田利家一大家子的居住所,是封闭式的。

里面可能有大屋一间,小屋数间,然后木栅栏一圈,配上个连门梁都没有的简易栅栏门。

(想象一下猪圈的结构)

放到现在,可能连个加油站大都没有,对外宣称是荒子城。

怪不得战国时期统一一个地方,都得二三代人的努力,真的是村村斗地主,你还得保持大胜率才能夺冠。

当然了,前田利家的知行是包括了荒子、高畠、万丁、中村、本江、日比津六个村落,算是个不小的国人了。

町,大家所熟悉的就堺町,港口城镇,商业繁华。

其实町和村是平级关系,都有民房,耕地,区别只在于人口规模及城镇化程度。

町的设置标准,一般为5000人且工商人口达60%以上。

从这人口比例就能看出,町不靠耕种土地,靠的就是工匠或者商业。

因此外围有完整的土墙,或者是简易木质栅栏,这取决于町众的富裕程度。

例如以商业为主的堺町,就是浅壕沟,土墙,还修建了木制城门。夜间将其关闭,雇佣“用心棒”维护治安,以此来保护个人财产。

穴太町,就是居住着以建筑石垣而闻名的优秀建筑工匠,现在被细川藤元雇用之,修建细川馆。

这样说来,国友村其实应该叫国友町,是主要依靠铁炮工匠而成立的村落。

细川藤元之所以大刀阔斧的自建村,是因为朝廷连外部武装禁入的特权,也一并给了。

虽然这项特权,现在就是废纸一张。

纯粹就是约束敌对势力无效,约束己方势力……都己方了,也不用约束了。

“嗯,国友村升级为町,但是铁炮加工厂得搬入细川馆内。”

“宿舍是宿舍,工厂是工厂,得向富士康看齐。”细川藤元虽然告诉大家要以厂为家,但厂……是细川家的。

“商业方面可以设立座屋,专门进行铁炮的买卖,现在可以出售给个人了。”

“除了原有的国友村,再新建嗯…七个村町!”

“不,我可不能让石山本愿寺比下去!再加俩,来个十全十美。”

细川藤元准备参照本愿寺的寺内町模式,它是以寺会为主题,细川家就以工商业为主打。

这样既能赚钱,又有城防,还能成为拱卫细川馆的支城。

原先老套的城下町模式,吸金能力不如工商业町,也无城防,敌人来了的第一件事,就是一把火烧了城下町。

至于种地,则可以变成辅助功能了。

一方诸侯的出兵能力,并不是仅看石高多少,商业、人口,都是爆兵的关键。

“还是来个十三太堡?呃…算了,我这领地画的有点儿大,都画到小谷城下了…”

细川藤元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画完,才发现都快到人山脚根了,差点儿连下山的路都给堵了,属实有点儿过分了。

新建村町,一般是由本土领主为迁移领民而新建的村町,例如安土城的城下町。

或者是国人为了生计,自发开垦了土地,自建了村落。

国人自建的这种,本土领主是十分欢迎的,这等于无需花费任何,平白增加了可税收的村落,还得服役。因为这种国人一般都会依附本土领主。

什么?不依附?

那就剿灭!田产充公!

所以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哪个领主,会跑到他国领主的领内新建村町,那等于是羊入虎口。

而且战国时期没有所谓的领土分割线,只有对田地(石高)村庄的占领和管理,算作是实控领土。

但对于一些寺庙的自建町,却只能是干瞪眼,因为和尚们有外部武装禁入的特权。

本愿寺,其实就是这种行径,以寺庙为主题,就跟红警建巨炮一样,一二三四五就建到了你家门口,你还不能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