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重铸了大秦

第69章 始皇悟了(第1/2页)

“哈哈哈。先生既然看的懂这秦民法典,那小生便与先生多聊几句。”

那店官不知何时手中也拿出了一本秦民法典,外观与始皇手上那本一模一样,但却已经翻的有些破旧了,一些书页边脚卷了起来,

想来,这店官也是经常研究这民法典。

始皇了解了这个情况后,倒也高看一眼这店官,

没想到一个开店的,竟然也对治国之法度有研究,

“哦?店家也懂法律?那倒要多讨教讨教。”

始皇微服私访,态度也算谦虚,

若对方真懂的话,那他也算挖掘出一个人才。

“不敢说懂,最多只能理解十三公子治国理念的一点皮毛,

我观先生对十三公子多有误解,所以想要多解释几句,

若能多给先生一些对于治国之法度以及对十三公子观念的启发,也是好的。”

“哦?那我倒要听听,你如何启发我。”

始皇看了眼天色,觉得倒也不急着去咸阳宫,何况在咸阳宫他也未必听的到真实的情况,

不如就在坊间多走走看看。

“先生,请坐。”

“店家,请。”

二人拿出两个坐垫,便开始席地而坐,

一场论道,就此开始,

门外,已经站有一些看热闹的百姓和过客。

这个时代,大家喜欢论道,往前数十来年,更是百家争鸣,

走在街上,但凡有两个书生模样打扮的,都可能站街上讨论一番。

这正是文化刚开始在人类脑中兴起的时代,对于人类前方的道路,各种看法都有,

战国之乱,也是百家思想之乱。

始皇一直以为,他结束了战国的战乱,他的治国理念应该是百家思想中的唯一正确之路,

但这些天,他“死亡”消息传开之后,整个天下的战乱突然又重启,

以及他从函谷关回来之后,他的所见所闻,

都告诉他,他的那种严苛的暴政治国之法,也是错的。

始皇可以想象,若他真死了,那么不久的将来,整个华夏大地,应该还会重回战国时的混乱状态,

既然他数代秦王深深信赖的法家治国也不对,

那么,什么路才是正确的路?

像小十三那样,抛弃君王,取消权贵,一切以人民为主?

可是这样,国家无王,相当于群龙无首,无法集中力量做大事,国何以成国?

便是最原始的人类部落,都知道要将采集到的食物积蓄起来,由长老集中分配发放使用,这样才能更强,

十三选择的这条路,现在看起来还行,是因为在从那些贪官、贵族手中抄家抄出来的钱粮在支撑,

他不收税的这种方法,一旦时间一长,到时候国将不国,便是万民富了,也是一盘散沙,

那时,各地民众之中亦会形成新的地主、权贵,这不就又重新回到战国时代了么。

思索间,那店主却是率先开口了:

“先生认为这法度对万民的约束过轻,但依我看来,这正是十三公子爱民如子的一种体现。

公子说过,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君王爱民,则民众拥护君王,这才是相辅相成,国家富强之道。”

“何为爱民,爱民便是极端的不收取任何税收吗?

农户种地不收粮税,小贩走卖不收商税,只靠盘剥权贵前些年积累、贪得的粮钱,这如何能支撑国家运转?

更何况,还有几十万大军要养活,有数万的官员要发俸禄,更不要说皇室每年的开销也要从中拿取。

这种极端的爱民之法,亦不可取吧?”

始皇回道。

“先生大才。眼界不拘小节,一眼抓到了国家发展之关键。

这点,莫说先生在好奇,便是他刚提出说不收农税、小贩商税时,满朝文武也在提出异议,

不过,十三公子并未和大家深入解释,他说了一句:说多了,你们也听不懂,

一个国家的发展,如果只靠搜刮民脂民膏,是走不长远的,

国家真正的强大,需要的是科学技术的支撑,需要的是挖掘整个世界现存的广阔资源,

我们身为君王、身为权臣的,要将目光从百姓口中的粮食中释放出来,转移到广袤的大地中去,转移到无尽的海洋中去,转移到头顶那一片星空中去,

当我们真正看到了大地、海洋和星空中的资源时,哪里还会在意百姓手中的那一点钱粮?

这是传闻十三公子在朝堂上教育群臣的话,此话能听懂的人不多,我最近也在琢磨,发现想越有道理,

只不过更深入的东西,我也没想透,今日便与先生交流,探讨一二。”

不搜刮百姓,改为搜刮大地、海洋和天空?

暂且不提海洋和天空,这广阔大地上的资源